• 教 师:
  • 密 码:
  • 验证码:
  • 看不清?点击更换
  • 不知道密码的老师请联系孙小龙老师重置
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中心
当前位置:主页 > 家校联系 >
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4-04-06 09:42 浏览次数:
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-----李子勋

“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,情感沟通和有效互动很容易形成,孩子的问题可能只是成长的问题;而在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,无论教育方式多么正确,有效的互动却非常少。好的教育根基在于好的关系。”李子勋曾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专职心理医生,在心理医生职业生涯中,他一直特别关注家庭治疗和亲子关系,而一谈到这个话题,他一再强调这个观点: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教育。
亲子关系大于教育,亲子关系先于教育。李子勋接触过许多家庭,这些家庭亲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糟糕,子女和父母之间基本就没有什么心灵的交流,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教育是无效的。他说,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下,家庭教育才会发挥作用。
李子勋举了一个他咨询的个案,一个事业成功的单身母亲,三十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儿子,可是儿子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、吃药,有各种各样的病,现在30多岁了还无法在社会独立生存。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,当他不在妈妈身边,而是在一个陌生人身边时,他挺正常的,可以跟很多人交谈,可以买书,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。但是只要妈妈在身边,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病人,而且露出很呆傻的笑容。

所以,孩子的这个病是母亲和孩子形成的“共病”。如果妈妈不在他身边,这个病就不存在,这个病不是孩子一个人的,他妈妈病得比孩子还重。妈妈替代了孩子的社会功能,如果妈妈愿意继续扮演这个功能,孩子就永远不会好。
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?李子勋认为,有两个关键点:一是确立边界做父母的关心孩子,做教师的爱学生,都有自己的边界。要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什么是必须孩子(学生)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。二是确定程度爱不是越多越好。过多地给予孩子爱,就不是为了孩子,而是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,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,孩子难以获得社会化的机会,造成社会适应功能的严重缺陷。
家庭塑造人也在伤害人
李子勋说,父母同样受到文化、家族力量的影响。在孩子面前,父母首先要做的,是重新审视自己。我们有哪些习惯、态度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和遗传?家庭环境如何一步步影响着每代人的成长过程?
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“印刻效应”,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,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。人类在幼年时期,双亲与环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“印刻效应”。李子勋说,一位女性曾告诉他,小时候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的事打她出气,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。不想世事难料,她的女儿依旧成了她的替罪羔羊。看到女儿泪眼汪汪、胆战心惊的样子,她感觉到真是造化弄人
“记住,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。”
家庭塑造人的力量,远大于人们的想像。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、习俗的东西,也有一些家庭规则。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。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,我们儿时耳濡目染的陈规陋习,在尘封多年之后,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,会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。可以不夸张地说,一个人的品行问题、心理问题、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,而非社会之责。例如,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,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;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,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;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孩子一个好品质,恰恰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备受折磨的自卑和自贬。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,不然,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。
孩子犯这些错误可能是必要的
李子勋说,很多父母为孩子着急,不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误,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就永远都会是这样。
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,可是事实上,班级必然会分化出几个非常好的孩子、一大群中间的孩子和几个比较糟糕的孩子,看起来是这几个比较糟糕的孩子有问题,实际上不是。在一个群体里,力量自然会分化的,需要孩子承担不同的角色。有人充当坏孩子角色的时候,整个系统即这个班级是非常稳定、平衡的。在这样一个平衡的系统里,老师可以夸奖好孩子,批评坏孩子,鼓励中间一大群人积极向上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应该有双重态度,内心认同主流文化标定,同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利益。让孩子自由成长,家长的麻烦会很多,孩子要闯很多“祸”,家长由于爱孩子,不可能鼓励孩子成为刺头,就会非常焦虑孩子过于调皮。但其实,如果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,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可能会犯什么错误,犯这些错误可能是必要的,内心不那么焦虑,对孩子的行为有部分认同,教育反而更容易成功,在帮助孩子摆脱困境,找到更有效的适应社会的方式时,就能比较客观,不会教育过当,去“扼杀”孩子。“扼杀”是“不能再犯”,“不能再犯”,对孩子就是很大的压力,孩子要随时控制自己。
李子勋说,过去在农村,一家七八个,根本教育不过来,而独生子女接受的教育多得多,但是似乎问题也多得多,成长得不如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好。过去总是分析,独生子女问题是不是溺爱,其实有一些不是溺爱,而是关心太多,也就是教育太多,管理太多。只有一个孩子,父母不能容忍他出错。如果父母的很多欲望要让孩子完成,会带来很不好的后果。对孩子的爱,有些年龄要爱得很好,比如说五岁前要拼命爱他,怎么爱都不过火,天天抱着都可以,但是他慢慢长大以后,就要把他放开了,让他自由成长。


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
希望之星 家校联系 教师风采 校长信箱 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初级中学互动社区

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初级中学地址

SCHOOL ADDRESS

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南虹路